作者:徐立孙  文章加入时间:2016-06-15 22:18:53 浏览数:665
《试弹<长清>的初步体会》——徐立孙


   

    最近试弹嵇康作品,总的体会拟用醇、朴、温、厚四字以概之。当然不够成熟或不够全面,仅述之如次,以供与会同志们的研讨和指正。

    嵇康作品音节似较简单,左手指法吟猱上下等滑音不多,似易于学习。其实其难学之处即在于此。学习琴曲须注意两点,即左手指法和右手指法的分析问题。嵇康作品以右手指法较为繁复而声势雄厚,古曲大都如此。但不等于说左手取音较易,而是取音更难。《琴学入门》曾将《挟仙游》作为入门初学之曲,似欠妥当。其所以取此曲者,可能认为左手指法单纯,音节平淡,易于入门。而个人体会《挟仙游》是比较难于学习的。必左手取音达到高度纯熟,才能体会到《挟仙游》音节之妙,超出一般琴曲之上,确有“神游八极”之意。

    就琴曲发展的过程来说,唐宋以来逐渐趋于左手指法之发展,以充分发挥古琴韵味的优越性,是一个较大的进步。另一方面不免忽视右手指法之充分作用,而多局限于常用八法。有许多指法,如:扶、蠲、却转、及转指等法多不用之。虽极尽轻灵之妙以及所谓弦外之音,而声势不免为之大减,实为美中不足。解放以来,在党的正确文艺方针下,大力发掘文化遗产,及在全国音协号召下,研究古曲《幽兰》和《广陵散》才体会到这一问题。应如何更好地充分发挥左右手指法而不偏不倚,才能加以整理提高,更好地丰富古琴演奏技巧而古为今用。则此次在全国音协号召下和北京古琴研究会带头主持下举行嵇康作品打谱交流座谈会,盖有以也。

  学习嵇康作品,必须在平淡之中求其跌宕起伏之妙,即平淡之中求神奇也。换言之,须在简朴之中求其醇厚,而又须在醇厚之中求其雄奇之意境。如《长清》一曲起首散音较多,共凡六十声。初弹似甚平淡而难于理解,多弹之后渐觉其意境温厚,而不同凡响。
   
    就《长清》一曲加以初步分析,略言个人体会如次:
  
   《长清》一曲虽以三弦为宫,而其旋律则已转入一弦为宫之调。全曲未用三弦散音,及运用一弦十一徽和五弦九徽之泛音可以知之。此亦善用借调之法而有峰回路转之妙。
   
    本曲半音虽不多见,但出现的很神妙,如:在二弦六徽七分及二弦六徽二分,连用滚法及拨剌法恣意弹之,初似暗淡,继觉其声势异常温厚。且随时即转入明朗之正调,亦含有欲扬先抑之法也。
   
    本曲全曲无轮指,亦为特点之一,古曲大部如此,本曲多用长锁法,以增强其声势,以及中段用滚拂法连续数次,皆所以形成高潮也。《幽兰》亦无轮指,但有甚于轮指之运用,如“却转”是也,等于两弦相间齐鸣,更
为别致。以及多用扶法、蠲法及转指等法,两弦相间而作,音节较轮指更为有力而刚劲,皆古曲之特点也。

   《长清》一曲尤善用同一之音,在不同方式出现,连续至十次之多,如第四段中之主调音是也。声调铿锵而又雄厚,清丽而有之。亦所以形成温厚之势也。

    关于左手指法,吟猱绰注上下进退虽不多,更非一般吟猱绰注,诸法所能尽其妙。取音全在手指灵活,达到高度纯熟上下相贯,如环无端,亦非言语所能尽也。弹嵇康诸曲与《幽兰》及《挟仙游》等古曲皆应作如是观,乃克有济。亦非谓本人已能尽诸曲之妙也。
  
    关于拍子处理问题,古曲皆无拍子,有认为是一缺点,个人体会如用发展眼光来看,应用点拍法以注明其节奏。但中乐即点明节拍,亦与西乐的节拍有别,不可能强分为节拍相等之小节,因琴曲多为散板也。其次完全同
意查阜西同志的论点,即古曲虽未点拍,而音节具备,可从音节中求拍子。等于一室之中家具悉备,在于我们如何合理地安排而已。如能深入理解,安排得当,则与古人原意不会相差太远。但有一问题须十分注意,即吾人对古曲未深入了解之前,不能因节奏不易找寻而轻易加以变动,以强合个人的主观决定。即就《平沙》一曲而论,各谱所载及诸琴家所演奏者出入颇多。亦可能与流派有关,但又皆标明为臞仙作品,则谁为原曲,难于考证矣。

    在试弹嵇康五曲中,因对《长清》一曲,略较纯熟,及体会略多一些,所以就《长清》一曲,略加分析,不足以窥全豹也。但亦仅是初步体会而已。是否有当,敬希琴坛诸同志与以指正,实为幸甚。

摘自1964年《琴论缀新》第三集




没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