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作家李晓影  文章加入时间:2016-04-07 23:50:25 浏览数:3540
【清音•徽风】《八月闻清音——“清音·徽风”古琴音乐会有感

编者按】2015年8月11日至15日,由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安徽省音乐家协会主办,安徽省音乐家协会梅庵琴社承办的“清音·徽风”活动在合肥、黄山等地举办。本文为作家李晓影女士的记述文章。


八月十二日,是一个美好的日子。

著一袭白衫,怀着一颗初心,我千里迢迢赶回庐州,不为别的,只为一场名为清音·徽风的古琴音乐会。

稻香楼内,一丛竹子青翠欲滴。音乐会的海报立于青竹之畔,一张古琴横于远山淡水之前,给这座庐州赫赫有名的老宾馆平添了几分诗意。人们三三两两,接踵而来,看到这帧海报,无不驻足端详,或留影纪念。

几步之遥,在通往音乐会礼堂的长廊里,承办方合肥梅庵琴院还别出心裁地布置了一个古琴图文展。走过这条长廊,仿佛走过了一条时光的幽谷,读着那些久远的琴人旧事,看着那些褪色的老照片,你会渐渐明了,古琴这种在世人眼里曲高和寡的传统乐器,经历了怎样曲曲折折的道路才走到今天,成就这一场音乐会。

(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谢林义致辞)

清音·徽风的古琴音乐会是合肥梅庵琴院组织的一场公益性演出,旨在纪念古琴大师查阜西先生诞辰120周年,同时纪念黄山丽田生琴台考12周年。有琴坛徽骆驼之称的梅庵琴派第四代传人王紫庐先生,在工作之余筹划如此盛大的古琴纪念活动,着实令人钦佩不已。身为一名梅庵琴人,我对这次盛会充满期待与憧憬。听王紫庐老师说,他敬爱的老师——查阜西先生的重要弟子、集科学家与古琴家于一身的八十四岁高龄的陈长林先生,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学者田青先生等都将从北京远道而来。久闻其名的吴门琴家吴光同、吴明涛父子及笛子演奏家杜如松的弟子吴大伟先生等也将赶来同庆。这对沉寂多年的地方古琴界来说,无疑是一次盛大雅集。而且,整场音乐会分文不收,爱心演出,没有任何商业活动,这一日闻讯赶来的古琴爱好者济济一堂,其乐融融会聚于稻香楼的桂苑小礼堂。

(安徽省音乐家协会梅庵琴社王紫庐致辞)

 


(安徽电视台主持人朱根琪)

 

桂苑小礼堂里一片清丽明亮。《淮河春晨》的巨幅写意国画,为舞台营造了一个江天浩渺的悠远背景。九张桐木琴桌依次排开,九张古琴静卧其上,给人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意境。整个礼堂氛围温馨,美好,祥和,高雅。


午后三时半,九位身着淡雅汉服的琴友款款走上舞台,一首《仙翁操》拉开了音乐会帷幕。《仙翁操》出自查阜西等三位琴家编纂的《古琴初阶》,虽然只是一首简单的琴曲小品,但其节奏清越,意境悠远,是每个琴人入门必学的曲子。仙翁仙翁,仙翁得道仙翁——”的曲调,幽寂,舒缓,澄澈,乐音中仿佛看见一位白袍道人,在寂静的山径上反复吟唱着,悠然自得,渐行渐远,给人一种出世的超脱与清寂……一时间,室外的暑热,耳畔的市嚣,心中的浮躁,都渐渐远去了,只余七弦琴上勾剔挑抹的淡荡古雅。

 

(《仙翁操》、《春晓吟》合奏:凌启圣、安宁、武晶晶、陈克芳、蔡亚运、

牛林凤、张惠敏、汪芸芸、马荔)

这就是古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几千年来,始终位列中国文人四艺之首。琴棋书画,既不是笙箫琵琶,也不是胡琴扬琴柳琴,更不是古筝,而是泠泠七弦之古琴。古琴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乐器之一,相传产生于尧舜禹时代,被后人誉为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唐代薛易简在所著《琴诀》中把古琴的作用概称:可以观风教、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等,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对古琴充满敬慕喜爱之情。高山流水觅知音!就连1977年美国的旅行者一号飞船上天,也收录了古琴名曲《流水》,祈盼以此敲开茫茫宇宙之中某一颗知音行星的心扉。可惜,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如同唐代刘长卿的诗里所指,古琴在唐代就已曲高和寡。时至今日,更是许多人分不清古琴和古筝,时常混为一谈闹出笑话。事实上,古琴只有七根弦,故又名七弦琴,而古筝有十八根以上的弦,常用的演奏型古筝则多为二十一弦,二者有天壤之别,很奇怪为什么还会产生这样的误识。环顾四周,不难发现,台下也有人现出这就是古琴的惊喜表情。

别看古琴只有区区七根弦、十三个徽位,却能演奏出比钢琴还要宽广丰富得多的音色。自然界的鸟鸣虫语、龙吟虎啸,泉响溪流……都能在泠泠七弦上演绎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春晓吟》就是一首描绘春天的小曲,它轻盈,婉转,悠扬,柔美地表现了春日拂晓鸟鸣柳丝飞的清新景象,给人以入世的温婉和喜悦。吴光同先生演奏《阳春》相和,生动表现万物知春,江山秀丽,和风淡荡的春意,充分彰显了吴门琴韵的阳刚大气。陈亚新、吴大伟琴箫合奏的《洞庭秋思》则意在吟咏秋色,通过丝弦竹管生动表现了洞庭湖秋风萧瑟、水天一色,烟波浩渺的景象,给人带来秋水般明静澄澈的美感。

 

《阳春》独奏:吴光同

 

(《洞庭秋思》 琴:陈亚新、箫:吴大伟

古琴乃清雅之乐,千百年来作为中国历代文人士大夫怡情养性抒怀明志的文房雅器,亦多为寺院高僧情有独钟,并成为重要的佛门器乐。佛家的清静空明融入到古琴的清微淡远里,往往有着教人身心俱静的澄明。《寒山僧踪》就是一首这样的佛曲,石骅、李燕、罗灼卿等六人采取琴箫合奏的形式,演绎了一僧夜登峰峦访禅问道的故事。是夜,天地空阔,人烟渺渺,山间一片雾朦胧。琴音清澈流畅,箫声清越深沉,一问一答,心有灵犀,配上寒山鸣钟,声声苦乐皆随风,君莫要逐云追梦;拾得落红,叶叶来去都从容,君何须寻觅僧踪的优美唱和,如天籁之音轻叩听者心扉。另一首佛曲《释谈章》,亦名《普庵咒》,相传是南宋时期临济宗高僧普庵禅师为徒众吟诵经文而作,张惠敏、汪云云、马荔的齐奏,琴声清逸空灵,庄重肃穆,让人如临古刹,如闻禅音,身心澄明。

《寒山僧踪》合奏:李燕、蔡晓萌、

石骅、陈亚新;演唱:宋丽珊;

箫:罗灼卿)

《释谈章》合奏:张惠敏、汪芸芸、马荔 摄影:周雯雯)

古刹清音远,故乡明月升。吴门琴家吴明涛先生一曲《忆故人》,哀婉,缠绵,忧伤,深情厚谊在七弦上潺潺流淌,如一轮明月洒下淡淡清晖,使人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那风雨如晦的昨天,那执手相看的泪眼,那远在异乡的背影,那情真意切的离歌,在这一刻竟如此清晰明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奈何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何如抛却伤怀,于此深情婉转的琴声中互道祝福,彼此珍重。

 

《忆故人》独奏:吴明涛

 

        “改弦扣商声,又听飞龙吟。梅庵琴派第四代传人、我的老师王紫庐先生终于上场了,一曲《龙朔操》,哀婉,忧伤,清越,犹如一泓大漠清泉,扣人心弦,将音乐会气氛渐渐推向高潮。此曲取材于西汉昭君出塞的故事,汉元帝时匈奴首领呼韩单于向汉室求亲,十七岁进宫却五年未得君王宠幸的宫女王昭君主动提出愿往和亲,最终在元帝的遗憾懊丧之中掩面涕零,含恨北去。琴曲最早见于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琴谱集《神奇秘谱》。1958年,在查阜西先生指导下,当时年仅26岁的陈长林先生根据《神奇秘谱》记载对《龙朔操》进行打谱工作,曲谱一问世便风靡琴界,陈先生从此蜚声琴坛。这是陈长林先生在查阜西先生指导下打谱的第一首作品,也是其代表性作品之一。

 


《龙朔操》独奏:王紫庐)

 

王紫庐深得恩师陈老先生真传,演奏起来技艺娴熟,情感真挚,曲风鲜明。只见他双手十指在七弦上娴熟有力地翻飞着,时而轻勾慢挑龙吟细细,时而急管繁弦凤鸣凄凄;时而如草原骏马激愤脱缰,时而如大漠雄鹰黯然敛翅;时而春和日丽如醉如痴,时而秋风苦雨如泣如诉……仿佛命运多舛的昭君就在琴声里,就在朔风里,行行复行行,让我忧愤不息叹婉不已乃至于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好的曲子会催人泪下,我今得闻。王紫庐老师的琴艺、心境与状态,让我不由得想起在哪读到的一句话:古琴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技巧和感人,而在于心境和自然。天人合一是一个弹琴者最终的归宿。王紫庐老师此日的演奏,让我感到他琴心纯净,情感充沛,心境淡然,几近人琴合一的超然境界。环顾全场,听众皆屏气凝神,偌大的礼堂里鸦雀无声,只有琴声绕梁不绝。让我颇为振奋的是,音乐会一结束,同样深受琴声感染的诗人黄玲君就紧紧地抓住我的手,连连说从《龙朔操》的演奏好像人琴合一了,并急切地向我打听演奏者王紫庐老师是何许人也。真的,我真为学琴路上能够遇上这样一位良师而感到荣幸。王紫庐老师的门生谢晓的独奏《长门怨》,描写汉武帝皇后陈阿娇的故事,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佳作。谢晓的演奏亦如泣如诉,感情细腻,哀婉动人。

 

《长门怨》独奏:谢晓)

 

接下来,终于等到古琴大师陈长林先生的《春江花月夜》了!

 《春江花月夜》是我学生时代最喜欢的一首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当初几乎能够倒背如流的诗篇,时隔二十年,于今想起来仍然让我意兴遄飞。经典就是经典!后来,知道《春江花月夜》诗意被谱成了著名的琵琶曲,我从网上下载来,听了又听,觉得很美。但是,学了古琴以后,王紫庐老师告诉我,他的恩师陈长林先生早于1958年就将这首琵琶曲移植到古琴上改成了古琴曲。我当时就惊讶了:古琴只有七根弦,怎么能弹出《春江花月夜》这样清丽、华美、繁复的曲子?

 

《春江花月夜》独奏:陈长林

 

正当我神思悠游之际,陈先生已经抱着他的古琴缓缓地走向舞台了。一袭素淡的浅灰色的棉布衫,使他显得更加温文尔雅。八十四岁高龄的老人了,步履里没有一丝迟滞。他神情温和,举止优雅,谦逊庄重。走到舞台中央,轻轻地把琴放在镂空雕花的琴桌上,他伸手试了试音,调了调话筒,一切停当之后,离开琴桌一步,郑重其事地向全场听众鞠躬致意。全场屏声凝息。然后,他才款款地在琴凳上安坐下来,双手轻轻地抬起,十指缓缓落下,一串串温润的琴音便如清泉般漫溢过来——耳畔,忽如飞珠碎玉,转而行云流水,又闻幽谷啼鸟,再听波光泠泠,恍如深涧流瀑,细听环佩叮咚,又似泣露吟风……如此妙音,怎一个字了得!只觉得,眼前春江潮水潋潋滟滟,水上明月淡淡荡荡,几点远帆零零落落,片片苇芷青青白白……最后,一切归于清寂,唯有千古明月静静地挂在江边——怎么可以这样美呢?怎么可以这样美呢!以前听琵琶《春江花月夜》,只觉得美。如今,亲耳聆听了陈老先生的古琴演奏的《春江花月夜》,方知什么才是真正的大美。相比起来,琵琶音色略显亮丽了些,曲风繁复了些,感觉闹了些、浊了些、重了些,而古琴音色是那么清澈,曲风是那么温婉,意境是那么静美,感觉是那么古色古香神韵天成,让人觉得一切都对了。春江应该是这样的,花应该是这样的,月夜也应该是这样的,一切都应该是这样的。这样的诗情配着这样画意,这样的画意含着这样妙音!有资深的琴家说:和雅是古琴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我觉得,陈老先生的琴声都达到了。昔日张若虚这诗孤篇盖全唐,今日陈长林先生一曲动琴坛!

良久,曲终了,老先生轻轻收回十指自然而然地置于双膝,脸上挂着静静的微笑,立起,右移一步,再次向全场听众鞠躬致意。人们这才大梦初醒般鼓起掌来。一时间,整个礼堂里掌声雷动,喝彩连连。直至老先生抱着古琴缓缓步下舞台,回到嘉宾席上,那掌声仍然经久不息。好友吴静摇着我的胳膊,连连说:真好真好!你看老先生怎么这么古雅,你看那坐姿,你看那演奏,你看他多么彬彬有礼谦和可亲!是的,我也觉得,能够亲目见一见这位传奇的古琴大师,能够亲耳聆听一回他亲自操缦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实乃三生有幸。以前读唐人常建的《江上琴兴》,他说江上调玉弦,一弦一清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我总觉得他写得太夸张了,乃至今日始觉得好。真好。

 


(陈长林先生与弟子齐奏《汉节操》)

最后一曲,陈老先生带领所有弟子及查阜西先生的再传弟子共同演奏琴歌《汉节操》,其寓意不言自明。这是一首节操高洁的曲子,歌颂苏武出使匈奴一十九载,赤胆忠心不辱汉节的高尚情操。此曲又是由查阜西先生早年间亲自打谱,琴曲气派宏伟,充满爱国激情。但是,我不得不承认,琴、箫,以及歌,我都听得有些意兴阑珊了。因为心还沉浸在《春江花月夜》,久久回不过神来。

十指生秋水清商绕画梁。在这样燠热的夏日,把诸多的俗套杂事繁文缛节都抛至脑后,静静地坐下来,心怀古意,闭目凝神聆听一首首清澈的古琴曲,是何等高雅的享受。弹琴是一种境界,能够听琴也是一种境界。弹者用心抒发,听者悉心感悟,可谓两心相悦。我相信在场的许多人都如我一样,也是醉了。

嵇康在《琴赋》序里云: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自从识得古琴,我总是无端地想起已成绝响的魏晋,想起七贤寄情的竹林,想起那时高洁的士风和纯朴的民风。时下,每当看到身边如此众多的家长一窝风地逼着孩子学钢琴吹黑管拉提琴,我都会觉得心有戚戚,遗憾不已。今日之盛会雅集,让人深感竹林虽已淡远,七贤早已作古,林下之风到底还是清澈纯净地绵延至今了。在这样一个追名逐利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实用主义当道的年代,当王紫庐老师倾力举办这样一次别有深意的古琴纪念活动,义务传播历史悠久的中国古琴文化时,我就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是所有与会者的福祉,也是所有由此认识了古琴乃至喜欢上古琴的人们的福祉。让我们祝福他们。让我们爱上古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著名学者

田青先生(左二))

 

(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富林先生)

 

(右:时白林先生,左:陈长林先生

 

(原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耿光宽先生(左二))   

 

(安徽省文联书记处书记林勇先生)

 


(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许辉先生)

 

(安徽省委宣传部范晓军先生)

 

       

(安徽省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书法家、

文艺评论家史培刚先生)

 

    

  (安徽省文化厅张媛媛女士) 

 

(著名诗人刘梦芙先生、作家董静与李晓影

女士、安徽广播电视台郭辉主任等)

 

 

(原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富林

与陈长林先生亲切握手)


(诗人陈艳与诗歌月刊主编黄玲君女士、

教育家李祥勇先生)

 

(专心听琴的现场观众)

 

(陈长林先生接受安徽电视台、合肥电视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

等媒体记者采访        摄影:石骅)

 

(以上图片除注明外均由新安晚报记者 陈 群 先生摄影 




·【清音·徽风】《丽田生琴台赋》-王光汉教授
·【清音•徽风】《八声甘州》<纪念查阜西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古琴演奏会>
·【清音•徽风】《龙朔操》王紫庐演奏实况录像
·【清音•徽风】《琴结金兰 创社今虞——记祖父吴兰荪与査阜西先生的往来情谊》
·【清音•徽风】《八月闻清音——“清音·徽风”古琴音乐会有感》
·【清音•徽风】《时白林先生在“清音•徽风”纪念座谈会上的讲话》
·【清音•徽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节选)
·【清音•徽风】 黄山日报《始信峰上古琴台》
·【清音•徽风】《伯牙遇子期 徽风颂清音》
·【清音•徽风】 纪念活动图文展将于8月12日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