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长林  文章加入时间:2016-12-14 16:43:13 浏览数:1813
【徽骆驼】《柴国墉与古琴》-陈长林

 

2012年12月出版了《陈长林琴学文集》,2013年12月又出版了《陈长林古琴专辑》和《陈长林古琴谱集》。这样,我可以把几十年来的弹琴、打谱、移植以及用电脑处理古琴谱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系统地提供他人参考,为古琴艺术的传承做了自己该做的工作,暂作一个小结,为今后的进一步工作打下基础了。能够出版这三种一套的资料,是离不开许多老师、前辈的教导、离不开有关单位及家庭亲友的支持、离不开重要学术观点的启发等等。笔者的计算机本职工作是相当繁重的,但在积极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只要合理安排,还可以在业余的古琴研究中做出有益的工作。这里要非常感谢笔者的妻子柴国墉的大力支持,否则绝对不可能在有限时间内,把本职和业余的工作都做好的。

柴国墉不会古琴,她的专业是化工、是从事科研的,我对古琴的打谱以及电脑古琴相结合的工作也是搞科研的,这样我们夫妻之间是有科研方面的共同语言。至于古琴音乐活动,她也是支持的。例如2005年4月16、23日我在“北京师范大学”作《弦歌雅韵》讲座,她就积极参与。又例如2010年11月7日我应邀在由“国家大剧院”主办的“高山流水—古琴名家大师音乐会”上演出,此时柴国墉身体已很不好、有病在身,但她仍积极地和我的一些古琴学生们一道去观摩。

又例如1995年11月我和谢孝苹先生在“国际艺苑”办“纪侯钟古琴音乐会”,她还约同她工作单位的同事一道去观摩。1997年前后有一次“北京古琴研究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雅集,刚好柴国墉的美国朋友著名化学家?Krantz?教授也正在北京出席学术会议,柴国墉特地约请这位教授一道参加雅集,雅集上有北京电视台的记者进行采访。Krantz?教授发表了感想,说“古琴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后来电视台也播放了录像,起了宣传古琴艺术的好作用。2009年4月柴国墉的美国朋友、著名化学家?Alan Greenberg?教授应邀来京作学术讲座,其夫人也随同前来。柴国墉也参加接待,讲座之余在北京观光,柴国墉特邀请Greenberg?教授夫妇到某茶舍品茶和听我弹古琴,教授夫妇回美后来信说他们在北京的最深印象就是听古琴和品茶。可见柴国墉也时时为发扬、介绍古琴文化而努力。

柴国墉还有更特别的优点,就是支持我的古琴教学,2004年5月为了能更好地教小女孩肖硕和蔡晓萌学琴,柴国墉、我、蔡晓萌就住在怀柔肖硕家中好几天。柴国墉不但关心我的学生,而且和学生的家人结成好朋友。说实在,我的许多学生就是柴国墉和我的共同学生,而且不仅是“古琴学生”,而是不局限于古琴的学生,这些学生就是亲人。关心他(她)们的不仅仅是古琴,而且是全面学习、生活的多方面。由此,学生们对她也很尊重,她长期身体不好,有的学生(像李燕等)就经常开车陪她去治疗。她还曾两次慷慨地买了好琴送给学生。这是一般的“师母”很难做到的。她实质上不只是“师母”,而是“老师”,不局限于古琴的“老师”。

她对我的古琴朋友也是很友好的。其实我们把古琴学生也当成朋友,现在介绍一个故事性的经历。

1998年2月我在“北京琴讯”发表了《十一弦馆琴谱简介》一文,英国琴友?Julian Joseph (朱利安、约瑟夫)?先生(简称约先生)读了后很感兴趣,他也购得《十一弦馆琴谱》进行研究,并决心把该琴谱全部译成英文,谱中全是文言文,对中国人来说都很难翻译,对他来说就更困难了。他的决心令我钦佩和感动,我也尽力协助他。自1999年秋后的几个月,我们来往了好几十次电子邮件,反复讨论该琴谱的英译和修改。翻译中的问题不完全是文字方面,它牵涉到文化知识。我也找到有关材料发给他。这过程也得到柴国墉的大力支持。

2000年3月柴国墉应邀出席在英国兰卡斯特召开的国际会议,如从北京直飞,晚9时才到达,无人接机。约先生知道此事,认为可先乘机到倫敦,当晚住他家。然后再从倫敦乘机飞兰卡斯特,白天到达。就这样,我爱人飞达倫敦时,约先生开车去机场接她,当晚住他家。因而安全飞达兰卡斯特、开好会了。约先生住在离倫敦有相当距离的另一城市,我和他也还未见过面,他就能这样热情的帮助,真令柴国墉和我非常感激。

后来知道约先生和他夫人将于2006年7月来中国旅游并访问北京、和我们见面,柴国墉和我都非常高兴。7月1日晨他们抵达北京机场后,由旅行社接到宾馆。当天一早,钱力(蔡晓萌的妈妈)就带蔡晓萌开车送我们到“一承茶舍”,然后钱力又开车送柴到宾馆接约先生夫妇到茶舍。我们先请他们用餐后,回到茶舍休息。下午2时先互赠礼品后开始雅集交流。雅集后又请他们到一餐馆吃了饺子,再由钱力开车陪柴送他们回到宾馆。次日又由李燕和石骅陪约先生到硫璃厂观光,特别是寻找《十一弦馆琴谱》作者张瑞珊故居“蕉叶山房”。“蕉叶山房”是好几十年前的事,早已不存在。非常幸运地遇见一位七十多岁的长者,说知道原“蕉叶山房”地点,因而他们找到该地点进行录像。

柴国墉能顺利参加在英国召开的国际会议,要感谢约先生一家的慷慨帮助,为什么能得到这个帮助?也是“好人有好报”,老天有眼吧。从以上故事,也可以看出学生、学生家长和柴国墉、我之间的亲密关系吧。

这里还要谈一下柴国墉和我的一个特殊经历。中科院于1981年派我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计算机系进行电脑研究。化工部于1982年也派柴国墉作为访问学者也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化工系进行化工研究。我们在同一科研大楼工作,租房住在一起直到1983年8月我回国。(她继续在美进行研究)这也是一件幸运的特殊经历。由于我们两人生活在一起,也增加了接触华人及美国朋友和宣扬古琴的机会。

这里还要介绍4张有意义的照片。

一是柴国墉和我在美国家中的合影,再一是1983年1月柴国墉给我拍的在美国家中的“雪夜弹琴”照,这是我一生中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再一张有意义的照片就是我们俩在北京家中的一张照片。

1990年我应邀参加第13届亚洲艺术节“古琴名家汇香江”音乐会,柴国墉就很支持,也很感谢当时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写送给我的一副对联,我们曾在此对联前留影。这张照片也是很有纪念意义的。

再有一张照片就是2001年10月8日柴国墉在黄山始信峰“丽田生弹琴处”的照片。这要在附在后面、我在2007年写的“黄山丽田生弹琴处”一文中有所说明。

还要说明一件事,我的三种一套的资料中“作者简介”所用的照片,就是我在饶宗颐教授写送给我的哪副对联前弹琴的照片,这也是柴国墉给我拍的。我用了这张照片,一方面表示要感谢老一辈的教导和鼓励,另一方面也是表达对我爱人柴国墉的怀念和感谢!

柴国墉不但大力协助我进行古琴的研究与传承,她本身也对古琴事业做出贡献,首先发现著名圣地黄山有古琴的重要古迹---黄山始信峰的“丽田生弹琴处”。这可从以下的文章中得知。在出版《柴国墉文选》的时候,我一定要写下这篇《柴国墉与古琴》一文来纪念她。

我认为她也可作为一个榜样,让人们参考、学习吧。

 

陈长林

2014年1月


 柴国墉简历

女 1935年生,中化(原化工部)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6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化工系。主要专业是催化剂和膜分离。主要科研成果有乙(丙)烯直接水合乙醇(异丙醇),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83-1985年在美国从事CO+H2催化剂的研究,回国后组织化工部系统的碳一化学项目科技攻关。1991-1993、1997-1999年应聘于美国联合膜研究中心,从事反渗透复合膜的研制和膜污染的超声在线监测研究,获美国专利一项。2001年后在国内继续从事膜分离研究。并曾短期在南非与新加坡从事合作研究。1997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徽骆驼】佛光普照
·【徽骆驼】著名音乐家时白林先生千古
·【徽骆驼】《瑶台月》琴歌唱片·谱集
·【徽骆驼】建党百年影像大赛 《上古天真》获奖
·【徽骆驼】《闽派古琴琴谱汇编》前言 / 陈长林
·【徽骆驼】《上古天真》入围“e眼黄山·揽胜天下”影像大赛
·【徽骆驼】伟大的吐纳
·【徽骆驼】《安徽音乐》5周年了
·【徽骆驼】打谱小记
·【徽骆驼】阁楼中的琴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