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友仁  文章加入时间:2017-05-13 9:46:15 浏览数:2179
【雨果】《广陵琴痴——刘少椿》

林友仁
 
 

青年刘少椿

 

 
  “白马非马”。任何一个演奏流派,都是由一定历史时期的演奏家群体组成的,而其中的个人,只能反映这个流派某些方面的特徵,而不是全部。
 
  张子谦和刘少椿,是现代广陵琴派的两位代表琴人,这是琴坛和古琴爱好者所熟知的。但由于两位先生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不同,人们在电台或音响制品中,大多能欣赏到的只是张子谦先生的广陵琴韵。一些学者,由于受到音响资料的限制,也只能从张子谦先生录制的《平沙落雁》、《梅花三弄》、《龙翔操》三曲的分析、研究中,窥探广陵琴派的艺术风格,这不能不说是件憾事。这张CD的出版,对此将是个重要的补缺。

  刘绍,字少椿,1901年10月16日生于陕西少富平县北陵堡的一个盐商家庭。1915年,随父至江西南昌,在盐号教馆学生意,其时常往来于南昌、扬州两地。1924年定居扬州,其父开裕隆泉盐号。
   
  刘少椿为人忠厚,不善经营,不喜一般社会交际,因此在盐号倒闭后,不得不以典当家中什物度日,后为谋取生计,经友人荐举,曾担任镇江师范附小图书管理员、国民当南京民党南京民航局庶务主任。1947年在江西26临教院任军需官等间职。1949年5月,由江西返回扬州。1956年,应邀去南说为查阜西先生等组织的全国琴人采访录制广陵派琴曲。后由张正吟先生策划,在南京乐社为青少年传授古琴,每月付以微薄酬金,聊以补贴生活。时有梅曰强、林友仁、张正吟、龚一等人得其传授。1958年,经甘涛先生推荐,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1963年,返回扬州,受聘任江苏文史馆研究员。1971年11月20日不幸逝世。
 
  刘少椿向与名利无缘,一生平淡无奇,默默无闻,以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爱好和执著地追求了其终身。1928年,始终广陵琴派琴家孙绍陶学习古琴,同时请陕西名拳师来家教习武术。此外,他还习奏昆笛、箫、唱昆曲;其他如书法、绘画、铁笔皮雕、道家养生术无不潜心钻研。后为其子女补习古文,曾请孙绍陶至家中任家庭教师,自己则继续从师学琴,为时达三年久刘少椿虽不好交际,但武林、艺术界的朋友都乐意结交。拳友刘香谷,画友吴笠仙、金剑吾,昆曲友潘啸岩、徐仲山,琴友史荫美、王艺之、高治平、张子谦、翟筱波、琥若渔等,都与他过从甚密。
 
  刘少椿的天资并不高,但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勤补拙,使他在琴艺上达到较高的造诣。由于子女较多,白天无法安心学习,便在夜深人静之时练琴、习武,常通宵达旦,不知疲倦。广陵派琴曲的节奏较难掌握,他便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练习、琢磨,直到满意方作罢。刘少椿学琴的进度虽慢,但都很牢固。他认为,弹琴熟虽可生巧,但熟也可生“油”。所以,他每弹熟一曲之后。常据谱一字一字对照,以避凭著印象,随意改变古曲原貌,此谓“熟曲生弹”。
 
  刘少椿传授古琴,强调“曲不在多,而在于精”。对于学生指法的要求十分严格,务必达到右手运指准确,左手吟猱圆满。而初学者,每每贪多求快,浅尝辄止,他常以“半个《平沙》走天下”一语的道理,消除学生急于求成、操之过急的情绪。

  张子谦、刘少椿虽同出广陵琴派的一个师门,但张子谦走上职业演奏家的道路,多与舞台、观众接触,因此须考虑现代观众的欣赏水准、审美情趣及舞台实际效果,便选择了《平沙落雁》、《梅花三弄》、《龙翔操》三曲作为他广陵派的保留曲目,并将其中余韵较长的吟猱改为“进复”或“退复”,而保留偏锋用指,节奏自由跌宕的特点,所以仍不失为广陵琴韵。刘少椿则是将琴作为修身养性之器,因此清注重的是主体意识,强调的是自误、自乐、自我满足,所以尤得传统广陵琴派吟猱虚音的韵趣。品味“无声胜有声”的意境,为艺术想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是传统古琴,也是广陵琴派的重要特徵。
 
  “琴如其人”。刘少椿操琴深沉、宁静、细腻、含蓄,吟猱指法合于法度;对于难把握的自由跌宕节奏,处理得自然恰到好处。
 
  这张CD共收录了八首广陵派代表琴曲,原录于1956年。碍于当时录音条件的限制,以及刘少椿不适应舞台、音棚的弹奏环境,因此音响、演奏不无遗憾之处,未能如实地反映他的古琴演奏水准。但作为一个历史的记录,毫无疑问,它能较全面地体现广陵琴派的艺术风格,大致反映了他对这些琴曲的诠释。
 

刘少椿先生墨迹




·【雨果】情到而不自扰,意到而不自浓
·【雨果】蜀中琴韵
·【雨果】吴兆基的古琴艺术
·【雨果】愔愔室的艺术世界
·【雨果】绿水青山观自在——川派琴家俞伯荪的古琴艺术
·【雨果】《云弦连天地,琴韵越古今》
·【雨果】《从1995成都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的演出看古琴的现在与未来》
·【雨果】1995成都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的学术交流
·【雨果】森罗万象许峥嵘——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1995•成都)
·【雨果】《听梅曰强先生琴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