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楚华  文章加入时间:2018-07-27 0:14:12 浏览数:2165
【雨果】愔愔室的艺术世界

 

【编者按】本文出自雨果唱片《太古声》,作者刘楚华。刘楚华与苏思棣皆师从蔡德允。师生情谊重,琴声书香,在这张苏思棣的个人专辑中,收录此文以纪念。

 

 

环境决定命运,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个人难以超越时代洪流。然而,文化的长河不因短暂的曲折而截流。古琴的因子,遇到时代的间隙,自有逢生之处。蔡德允的艺术人生,是一个奇妙的实例。

 

蔡老师经历变乱,以诗书古琴安身立命。据她的公子沈鉴治忆述,战乱时代“…日夜生活于恐惧之中,然操琴依旧。其后吾家历经崎岖,而家母始终心情淡泊、临危不乱,盖长年来以古琴音乐修心养性有以致之也”。重谦逊、恶宣扬、敬文士、远商贾,终其一生,恪守道德,自律甚严。作为女性、文人,中年飘泊,从各方面看,都处身社会边缘。她的生活圈子很小,但相过从的大都是学识和修养兼具的君子,回避位高显赫、附庸风雅之流。她所恪守的一套传统价值,化成生命的智慧,故能保持安静,豁达面对困境。以下是她1960年的诗作:

 

《杂诗》

 

步草农师述怀六章原韵(之四至之六)

  

重来海上误前因,冷暖人间似越秦。

 

息影砚田临蜀素,置身高阁鼓阳春。

 

天涯不惜朱颜改,浊世肯教本性沦。

 

纵使还乡亲已逝,谁怜长作岭南人。

  

 

层峰崱隔天门,晻霭崦嵫夕照昏。

 

怀土空飘卫女泪,抚琴长忆故人恩。

 

半林桃李因春发,垂冷心魂借酒温。

 

何日江干同觅句,诗囊富埒万山盆。

  

 

一派江山似展屏,天南小岛类孤亭。

 

鱼游濠下非为饵,楼起云中可摘星。

 

上国衣冠沦海外,蛮陬禽鸟嬉郊坰。

 

番番风信花开落,留得枝头叶更青。

  

 

不见潜龙知水深,沉沉云气冷难禁。

 

未因历劫抛残籍,且喜浮家载古琴。

 

终日劳形蠲妄想,万般无我得天心。

 

随安莫漫惊风险,明月长为证古今。

  

 

历史际遇让她偏安海角,无意之间,竟在被称为“文化沙漠”的香港传播古琴,从零创造有,香港音乐发展史上应记大功。她的学问道德,为传统琴道之历劫不衰作了明证,近代琴学史上亦应占一席。最幸运者莫过于她的门生,不在能学操曲几首,而是在时代偶然的安排下,遇上一个活泼泼的琴人典范,体会到“海上成连”绝非纸上虚谈,而是生动真实的薪传故事。

 

1、    结构牢固

 

蔡老师1950年到达香港,身无长物,仅旧琴一张。后半生长达五十年岁月,足不出户,缩居重楼。在诗人所说的“浮家”,筑造一个圆美自足的文人艺术天地。“愔愔室”并非凭空构造,而是按照传统蓝图重建的精神故园。早期作品,可知她对古琴的珍视和识见,在中年以前已经奠定。

 

减字木兰花

 

明香一缕。不语青山,阅尽兴亡态自闲。采来红豆,粒粒分明藏锦绣。古调同珍,听去声声忆故人。

  

陌上花

 

新得古琴名万壑松风宜可珍惜但学琴之初惟虎啸是亲抚弄之不无偏爱念入生朝露寿不及物喜之愈深舍之愈难感而赋

 

帘垂夜永,炉烟袅燧,轻笼琴畔,指底声声,宛转暗浮香软。堪怜默契频年意,会得此情深浅。记风霜共耐,征轮同渡,知音遥绾。奈浮生刹那,欢娱如梦,万事终成空幻。物我因缘,悟澈聚还成散。今朝有酒今朝醉,莫问天涯近远,只秋高气爽,荻花枫叶,逗人长叹。

  

卖花声

 

草农老师于宋词而外复以所藏琴书足乐图章一枚及名笔二枝见贶并系卖花声词再赋致谢

 

文彩自风流,应有千秋,潇湘云水指能收。袛觉宫墙高数仞,学步难周。割爱意难酬,贶厚情稠。琴书足乐复何求。江管喜分才子慧,惭愧银钩。

  

蔡老师原居上海,诗礼家学,得旧道德熏陶,读读教会名校,受新知识洗礼。这位汇通中西的现代女性,在战乱的日子中选择了古琴。敏感诗人从古琴历久不衰,体会到历史兴亡不过永恒中的片刻。深厚的文化传统,助她修己自强,豁达地超越时代的不安。古琴完全自足的主体精神,让她肯定自我、珍惜人生。由此可以理解,何以蔡老师的艺术意志,不为中年流徙而稍许消磨,且历久弥坚。有谓“士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传统艺术重视伦理人生,足以安身立命。这套文人艺术观,在上世纪初已不合时宜,与1949年后新社会的审美理念不谐,后来被批判为封建糟粕。奥妙在古琴生命力特强,容有一脉单传,足以在海角延伸。

 

对于移民艺术家,必要适应新的生存环境,现实际遇不由自主,唯一可以自我支配的是精神意志。琴人依靠自身的知识学养、师承与人生历练,加上过人天赋和不懈努力,艺术创造更上一层。蔡老师建构的愔愔室:道德为本、琴为主轴、融化了翰墨诗书的艺术世界,一座结构精密、牢不可破的精神壁垒。

 

蔡老师的艺术生命,和同代海外琴人命运相若,在两岸历史风光下,意义更见深刻。同龄琴家在八、九十年代相继调零,她以非凡的生命韧力,稳步跨越世纪。一种几被时代遗忘的价值系统,由她一个人再续二十年。她与生徒莫逆,相交数十年,平常相处,慈祥可亲,风度温雅,而固守原则,重视薪传。教学严肃,从无高论,只以身教。1998年,老师九十九岁,经弟子极力请求下,陆续发表愔愔室的录音、诗词稿及琴谱。

  

2、感情蕴藉

 

老师常说,弹琴要多读书学写字。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整体思维,长于归纳,触类旁通。文人艺术体现天人相通、物我为一、儒道混融等观念,特点在强于统合。嵇康、王维、苏轼、沈括等古代琴人,莫不集琴诗书画科学于一身,古琴音乐与书画、哲学、诗歌文学的关系尤为密切,离开这些人文修养,艺术创造就显单薄贫乏,难上高峰。可见近代学制将传统音乐分科独立,造成音乐家技术精湛而缺乏气韵的通病,是有严肃文化根源的。

 

诗人的敏锐,见于她对曲题的独到理解。

 

梅庵琴谱为近代流行最广用谱,喜移植民间曲调,节奏明快,旋律悦耳,适合入门。愔愔室琴谱卷一至卷二,选入多首梅庵曲目,惟不一全依原来题解。以《长门怨》为例,梅庵琴谱作如是解:

 

“盖女子被压迫之呼声,起首以索铃状环佩玎珰之声缓步而出……全曲多表示女子步行之声……第五段中且有顿足长叹之声……

 

极写女性体态。大抵嫌其浅露,过于具象,反而限制音乐想象,故弃而不用。愔愔室在谱字旁附沈草农词,其第一段词如下:

 

“深院静落花多,愁裹又春过,火照西宫知夜饮,别殿正笙歌。”

 

与原谱题解差别在于投入女性主体心理,联想细致,如此文学意象上的会通,更贴合长门本事。蔡老师此曲演绎细腻,节奏旋律框架大同,而与梅庵派之粗犷大别。其他钟爱琴曲如《潇湘水云》、《胡笳十八拍》,亦激情内敛,每于曲情段落起迭,融化饱满的文学思绪。总之,情感含蓄蕴藉,洋溢诗歌意味,展现诗人琴家的优秀质量。

 

愔愔室琴谱是自选谱,也是教学谱,编次由浅入深。初阶曲目录附基本提示,说明不算多,进阶曲目文字渐少。例如卷三,潇湘水云十三段,曲末录十一个分段小标题,又按曰:“各谱分段不同,操之纯熟,自然心领神会,得其意境”。大概,音乐理解不宜过份胶着,意恐学者固执文字也。

 

蔡老师常弹曲目:长门怨、平沙落雁、渔樵问题、水仙操、龙翔操、潇湘水云、阳春、胡笳十八拍。晚年亦爱慨古引、阳关三叠等小品,吟玩琴歌词意。

 

3、风格个性鲜明

 

 

 

老师一生操练极勤。七、八十时,授课示范,完美精熟。平日雅集,随便拈出多首大曲,与十多个学生轮番齐奏,难不倒她,情况维持至九十多。其后,因肩关节退化,疼痛不弹,而记忆不衰。一百岁后,爱听学生弹奏,闭目默想,边虚拟指法动作。演绎琴曲风格,个性鲜明,其中构成元素不一,限于识力学养,仅举一、两点以说明。

 

圆活灵动

 

老师肩臂腕指,全体轻松,协调敏捷,左右运劲均节节贯串。一双美手,掌心不算小,指关节活动幅度特宽。琴容端肃,风度优雅,左右操弄直如琴所说的“双鸾对舞”,对于上课的学生,单是观看老师的琴容与运指,已是无上的审美享受。

 

喜用丝弦,晚年定调稍低,一则由于“虎啸”苍松,低调较能发散深沉悠远音色,二两手可以随心所欲。左手尤其圆活,取音与滑音变化万千,构成动感独特的线条效果。

 

左手按弦运指,静则蓄势固守,发则圆活机动。比方“绰注”,下指取音时的速度、力度多端,做成不同层次的润饰变化。某些按音指势异常活泼,仿佛在徽位上极速盘旋然后立定,婀娜多姿,类似戏曲字腔出口,初听去,有取音游移不稳的错觉,自成风格,不容易学。蔡老师吴兴人,喜昆曲,能箫笛,自然地将方言调感与曲唱的腔感融入音素之中。出音后的余韵变化亦然,逗、唤、飞吟之类,每见婉转多姿的过腔,或抛物线型的行腔韵味。乐句和段落的起伏、顿挫、气息等亦有昆曲的歌唱感。笔者在学琴十多年后,再学昆曲才得此体会。

 

跳脱自由

 

节奏活泼,板速自由,千变万化。琴曲通常以散板起,入拍后逐渐平均加速,末段自然入慢,散板结束。蔡老师弹一些节奏整齐的曲子,如普庵咒、梅花三弄相对平稳。多数情况喜欢在一曲之内作细致处理。

 

例如《长门怨》。吴景略先生(四分钟),节奏明快,全曲以舞蹈性韵律进行。蔡老师弹,首段慢起渐进,在第四段紧凑高潮之后,五段转速放慢,入六段节奏稳定,尾声散收。对比而言,吴先生是均速快弹,查阜西的(5分钟)均速慢弹。蔡老师(359)是跌岩快弹,婉转缠绵、哀而不怨的文学化处理。

 

《秋江夜泊》前三段节奏均匀摇曳,第四段一变,整段散拍回荡,婉转连绵,再入尾声。裴介卿本《平沙落雁》及沈草农传《水仙操》,二曲结束前的泛音段,起句稍为跳跃跌宕前冲,后再散拍慢收。

 

大曲如《潇湘水云》全长1003秒,在四段和六段的开首转快,随后的五七南段“滚拂”则回稳,其后自然加速发展,至十段又以“跌宕缓”起,十一段则有萦回不去、重复再三之意,延至十三段才收音。

 

《龙翔操》(417)全曲无定板,如自自由散文诗体,奔放处若天马行空,疾速如快驹过隙、稍纵即逝。此曲蔡老师1949年之前在上海随张子谦(442)学习,其后化成个人风格,去扬州方言的棱角,线条圆浑,盘旋宛转。有些造句生动跳脱,宽处比张老的缓和,紧处比张老的凑密,忽然跃动、若隐若现,化张老的苍海老龙为活现矫龙。

 

遒媚劲健

 

愔愔室诸曲处理,随着情绪高低而有细致变化,抑扬起落、开阖收放之间,潇洒有致。线条流畅,柔中带劲,而结构严谨,一气贯穿。一如她的书法,飘如游云、矫若惊龙。《龙翔操》之类节奏自由奔放的曲目,更能体现活泼写意的行书气韵。《潇湘水云》、《胡笳十八拍》,则最能寄托琴人半世纪的乡愁。

愔愔室琴风,可借用王羲之书法“遒媚劲健”来概括,洒脱自在,激情内蓄,外柔内刚。诗、书与古琴浑同一体,气质脱俗超然,散发柔韧坚强的生命活力,来自天赋性情、道德学养与岁月的历练,无人学得。




·【雨果】情到而不自扰,意到而不自浓
·【雨果】蜀中琴韵
·【雨果】吴兆基的古琴艺术
·【雨果】绿水青山观自在——川派琴家俞伯荪的古琴艺术
·【雨果】《云弦连天地,琴韵越古今》
·【雨果】《从1995成都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的演出看古琴的现在与未来》
·【雨果】1995成都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的学术交流
·【雨果】森罗万象许峥嵘——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1995•成都)
·【雨果】《听梅曰强先生琴赋》
·【雨果】《广陵琴痴——刘少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