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蓝玉崧  文章加入时间:2018-08-31 21:58:22 浏览数:1929
【龙音】《飞腾绮丽 一代宗师——吴景略》

 


【编者按】本文系蓝玉崧先生1986年在庆祝吴景略古琴艺术生涯六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由杜庆云整理。吴景略(1907-1987),著名琴家。蓝玉崧(1925-1996),著名音乐史学家、民族器乐教育家、书法家。

 

我同吴老在一起共事三十年,从他到音乐学院以来,我们长期在民乐系共事,风雨飘摇中也曾共患难,一起关在牛棚里。只是在最近几年我离开民乐系才不在一起。但最近几年我们是楼上楼下的邻居,他每天都在听自己的录音,琴音相闻。所以对吴老,首先从古琴艺术这个方面,我是相当熟悉的。

 

吴先生在古琴艺术上的成就,我想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桃李满天下,琴人很少有像吴老这样教出这么多专业的学生,吴老在音乐院校古琴专业的学生,我估计约有二十多个;其他还有作为副科来学的,就相当多了,还有业余来请教的,那就更多了。打谱是另一方面,有四十多首。他的打谱有自己的特色,每个谱子都有它的实用性,演奏的效果都是比较好的。再就是他对于古琴的革新。他改革后的古琴可以不借助于麦克风,去掉了很多噪音,使古琴专业以外的人都能够接受这个乐器。吴老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更重要的,下边我要谈的,在开宗立派这一面,他开创了古琴的一派就是“虞山吴派”。 我谈谈在吴老演奏艺术上的感受,这方面如果要具体地谈,要搜集大量的资料,进行研究。我这里只谈点粗浅的印象和感受。

 

我觉得吴老的演奏有几个特点。

 

技术精熟  气韵生动

 

“精熟”这是很多琴家都没有做到的,琴家绝大多数都不是专业的。艺术中有的门类专业性不是那么强,比如书画,它的专业性不是太强,比如我算个业余的书家,但我觉得我不比专业的书家差,其他方面可以补足我在技术上的练习。但演奏艺术不是这样,演奏艺术专业性相当强,技术性很强,不能搁下。当初我放下二胡去搞理论的时候,我觉得我这个二胡没问题了,别人也说:“别人赶不上你了。”后来放了半年,我就觉得不行了,再恢复都难了。演奏艺术是技术性相当强的。我想,在艺术里面,一个芭蕾舞,一个乐器的演奏,恐怕它的技术性不下于体育运动,一日不弹,手生荆棘。在古琴上技艺精熟这点是难于做到的,琴界能够做到技艺精熟的只有很少的几个人。我从五十年代初期就开始广泛地听南北琴人的演奏(有的当面听,有的听录音),有的老先生搞琴艺搞了很长时期,在技术上大部分做不到精熟。吴老在众多的琴人中很难得地做到了技艺精熟。古人说:“由生入熟,由熟返生,任何艺术都要由生,由不熟练,不掌握,到纯熟地掌握,然后再化掉技术。巴金说:最好的文学就是没有技术。没有技术不是说它根本没有技术训练,而是说它能够化掉技术,超越技术,能够达到看不到技术的雕琢痕迹,吴先生这点也做到了。他的中年以后尤其是后期,古琴演奏上的情和韵都胜过了技术,首先做到了技术精熟,但他又超越了技术。其次谈到气韵生动这一面,吴先生各种民乐都通,他把很多东西融会到古琴里边来,当然古琴有它的特点,从前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人家说这不是古琴诗,是琵琶诗。当然这要从两方面来看,古琴不但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它也应该广泛地吸收营养。就古琴来谈古琴,常常提倡萧散闲远的一面,这一面的极端就是枯窘。有相当一部分琴人弹的枯窘,不够生动。吴老弹的一个很大特点是气韵生动。一方面是他艺术的天赋所致,一方面是融汇了其他民乐演奏的特长,所以他能保持古琴的特点、古琴的魅力,同时他比多数琴人弹的更富有表现力。吴先生作为专业的琴人,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琴师和古代的琴工,如沈太韶。吴先生是个文人,是个知识分子,他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涉猎比较广(包括文史书画等方面),同时他又通晓民族音乐演奏艺术比较多的领域,这就使得他的演奏艺术具备了特色。古琴的萧散闲远这个传统的美学观点,造就了相当一部分琴人弹的比较干枯。强调古,强调苍古,容易走向另一面。就在书家,也有几个相当有名的书家写的字像干柴一样,强调苍劲就走向这一面,我不赞成。苍劲也应该包括韵的一面,应该有艺术性,不应仅仅是强调苍老,还应该具备人的生动活泼的内心的感受,应该传神。我觉得吴先生弹的东西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可解性。他的作品有一定的深度,但都比较容易懂。有好多东西不大容易弹得活,比如《梧叶舞秋风》,弹起来容易很散,但他弹的非常容易懂,很活,把这部作品的音乐都表现出来了。有的东西比如《流水》、《潇湘》,容易强调技术性,但是他弹这些东西一方面形象很鲜明,一方面韵味很足。又比如《梅花三弄》,试把几个版本比较一下,也可以体会到吴老版本的优胜之处。吴先生的《梅花三弄》弹的非常精整,气韵非常生动,没有任何散乱的东西,构思是很精严的,同时韵味很悠长,有人听后认为这是仙境的音乐,就是说,这首东西(编者按:改为琴曲为宜)表现的境界相当高超。

 

我觉得可解性是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有的艺术比较深奥,接受的面可能会窄一些,有的东西通俗性更大一些,但总而言之,应该叫内行人懂。比如说我们专业搞音乐的,不管是不是搞古琴的,他的演奏应该能够使这些人懂。我觉得艺术的可解性是很重要的一面,我自已就有这样的经验,我已经研究了一个东西以后,有些东西还不懂,这个东西必然本身有问题,是不是我过于自负了呢?比如在书法上我花了一定的功夫,有的东西我仍看不懂,像很有名的《怀素自叙》,我看不懂,我就不喜欢,最后证明《怀素自叙》是假的。这种例子我一生中经过较多,它不可解那就必然它本身有问题,总之艺术要可解。吴先生的演奏就做到了这一点,他深入浅出,听起来很容易理解,所以很多不是弹古琴而搞音乐的人,喜欢吴先生的演奏,还有的外国朋友也喜欢吴先生的演奏,就因为他的演奏具备了可解性。气韵生动和“深入浅出”都具备了,它的并不是像通俗音乐那样的“浅”,它具备了古琴本身所固有的深远的东西。

 

风格健美  意境深远

 

风格健美是特别要在古琴和民族音乐演奏古曲方面应该标榜的一点。因为古琴过去强调萧散闲远的一面,所以古琴在中国传统演奏美学上有这样一面,比如明代琴论《溪山琴况》谈的“清”和“淡”,有的年轻朋友误解了“清”和“淡”,以为“清”和“淡”是连在一起,就是“清淡”,“清淡”是和“浓郁”对比的。实际不是这样,“清”是“清”,“淡”是“淡”,“清”和“浊”是相对比的一个美的范畴,整个艺术应该是透明的非常洁净的一种艺术,不是平淡,就是含蓄,意味很远。所以强调传统的,并不是说演奏艺术就走到平庸空洞。比如说古代诗人陶渊明属于淡远的一派,有人就总结陶渊明的内涵:“谁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父一分骚梁父指的是诸葛亮,因为他喜欢梁父吟是《离骚》,就是屈原,诸葛亮和屈原大家都很清楚,他们所追求的不是平淡,诸葛亮那种“治国平天下,济困扶危”,屈原的忠君爱国都是非常强烈的,但外表是一种平淡的外形,像陶渊明。中国的所谓“清”、“淡”,是淡而能腴,清中有味,不是空空洞洞的平淡

 

在演奏古曲中,有的人标榜,实际却非常平淡平庸,那个,我就把它叫做假古董;真正的古董、好的古董都是生动活泼的,具有古代的生活内容和精神力量。吴老弹的《渔樵问答〉也有古人的那种闲远的东西,它的主要方面却是入世的东西,而不是出世的东西,不是隐逸的东西。他弹的很潇洒,和古人的情趣是一致的,但他有健美的一面。

 

健美在古琴里边或在民乐的很多古曲里都是难得做到的,而吴老的古琴演奏风格具备这样一个健美的特点,他的演奏整个比较雄迈;同时它又有美的绮丽的一面。我常常联想到清朝的一个书法家刘墉(刘石庵),他用的一个图章叫飞腾绮丽,我觉得这四个字跟吴先生的演奏风格比较贴切。它很生动但又很美,整个是绮丽的,又是健美的,它具备了健美的一面,又具备了苍古的一面,所以他弹的很有力。特别是他近些年的演奏,非常苍古遒劲,坚、亮、彩都具备了,又很松活。

 

气象恢宏  骨气洞达

 

艺术总是要精细的,再豪放的东西也是在精心的琢磨下产生的,粗心大意不可能有好的艺术。苏东坡说:“始知真放在精微。吴先生弹的很精细,但并不琐碎,听起来落落大方,气象宽博挺拔,弹的很绮丽但是没有任何靡靡之音的色彩,整个音乐从头到尾都是非常畅达的。畅达也不是所有的演奏家都能做到的,很多人的演奏听起来是疙疙痞瘩的,音乐的内涵不那么通畅。而吴老弹的非常畅达,是所谓的骨气洞达,他弹的既有松风流水古人超逸的一面,又不像有些人颓唐衰飒。吴先生之所以能形成他这样的风格,我觉得是由于能“通古今之变”。他对艺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既继承了古代的东西,又接受了艺术发展上的普遍规律,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

 

总的看来,吴先生具备了几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功力。他功力很深,在所有的琴人里他是功力很深的一位,即开头提到的技艺精熟。第二是他的天赋。没有艺术的天赋也不可能形成他今天这样的演奏境界。第三是他的修养。音乐的包括民族音乐各个方面的修养,和他对中国文史及其他艺术的修养。这几个方面哪一个都不能缺。第四是他的见解,他能形成他的风格有他的见解在里边。

 

在古琴领域吴先生可以说是一代宗师。我记得在前些年我就提出来,吴先生在古琴界的地位、影响和作用,可以和卫仲乐相比,当时有的朋友反对,我觉得那位朋友是从琵琶角度来理解卫仲乐,但并不理解吴先生。我觉得吴先生在古琴的开宗立派这方面和琵琶的朱荇青、卫仲乐是完全应该相提并论的,是一位巨擘,可以说他们都是重要的一派。

 

最后我祝吴先生健康长寿,艺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龙音】《成公亮古琴艺术全集》序言 / 萧梅
·【龙音】《成公亮古琴艺术》专辑出版
·【龙音】 古声雅韵伴高寿——介绍著名古琴家张子谦
·【龙音】张子谦先生在近代琴史上的贡献
·【龙音】《张子谦操缦艺术》出版
·【龙音】古琴艺术应该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基础知识之一
·【龙音】孙文明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学及其影响
·【龙音】《林心铭胡琴艺术》
·【龙音】我与查阜西老师
·【龙音】《汤良德的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