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西莉  文章加入时间:2020-01-02 17:30:56 浏览数:508
【徽骆驼】古琴琴铭

 几乎所有的古琴都有刻款,往往非常好看。最简单的是镌刻上琴的名字,直接刻在龙池——琴底中央的出音孔上面。琴名用的是小篆,或者用更为自如的行书、草书。
       人们越来越习惯在琴上刻以印章铭文,就像我们今天在自己的书上签字似的,尤其是一些质地上乘的琴更是如此。有时候琴主会刻上一整首诗,赞美其琴美妙丰盈的音质,或者其他出色之处。在许多珍贵的老琴背面,往往刻满了溢美之辞。
      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代著名古琴“海月清辉”,龙池上方刻着琴名,顺着修长的琴身刻有一个四方形边印章,表明此乃乾隆御藏,在龙池两旁沿雁足而下还刻有六位署名的和一位无名诗人的诗句,以赞美“海月清辉”。

宋琴“海月清辉”
       琴腹内有时也有铭文,或刻或书,自上而下。它们在琴胶合之前就有了,或者来自琴的某次大修,从龙池口隐约可见。铭文中有时写的是对琴及其未来命运的祝福,有时则注明琴匠或修琴人的姓名或者制作年代;而有时,就像我的那张琴,只能依稀看见造琴者的红色印章。

前排左起:邓修良、王迪、乐瑛、査阜西、溥雪斋、管平湖、顾梅羹、潘素、乐香岩
后排左起:毓邻初、未知名者、吴干斌、汪孟舒、杨葆元、关仲航、赵月明、许健    
       铭文通常是先用笔墨写上文字和签名,然后再镌刻,就像当初在龟壳上刻写甲骨文那样,先写后刻。单个的或者稍大而又刻得深的铭文,用平时刻图章时使用的工具即可,而那些文字少,含诗句或颂词一类比较浅的刻款,则要使用稍小稍薄的锋利刀具。当琴有大面积刻款时,油漆裂开的可能性就增大,特别是那些长篇的文字。最初的铭文大都是白色或者红色,后来也有了金银边,但常被视为俗气。   

唐琴“九霄环佩”印章
       刻铭文需要高手,因为油漆一旦裂开,修复起来就很难。人们精心题写刻款,以赋予琴新的价值。爱琴者因为能从自己的琴中看到岁月的流逝变迁——看那精心细致的修复,看那色彩的层次,想到所有曾经弹奏过这张琴的人,如何用心良苦地呵护它,再代代相传——而欣慰。

管平湖演奏,王迪仔细观察其指法并用五线谱记录   
       除了琴的音色之外,漆、图章、铭文都是弹琴者最常谈论的一些话题,就像釉对于瓷器爱好者那样。一切都很重要,特别是用来判断琴的年代时,此类故事甚多。

摄于北京古琴研究会
       其中著名的一个是关于《琴说》的作者陈伯葵(北宋政和年间)的,《琴说》是一本早期有关琴的理论书籍。陈伯葵据说拥有一张唐朝的古琴,很引以为荣。有一次欧阳修和范希文来访,他便把琴拿出来给他们欣赏。该琴叫作“石磐”可谓名副其实,但它究竟是不是出自唐朝呢?来客表示怀疑,并就其样式做了一番讨论,并谈及刻款、木纹、声音和漆中所见的断纹等等。最后大家一致肯定陈伯葵的琴老归老,但绝非出自唐朝。

王迪纠正林西莉指法
       以后,陈伯葵总是随身携带这张琴,用以鉴定或与他所见的其他古琴相比较。他以此为依据,综合其观察写成这部有名的著作。
 
林西莉(1932-),瑞典文的名字为塞西莉亚?林德奎斯特,瑞典最杰出的“中国通”之一。20世纪50年代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学习文学史、艺术史、历史和北欧国家语言,1961-1962年在北京学习汉语和古琴音乐。

     

       此后多次访问中国,在自己的书中、在报刊发表的文章中、在电视节目里广泛介绍中国文化和社会情况。1971年她把汉语作为第三种语言引进瑞典的高中课程。1989年她被授予斯德哥尔摩大学名誉教授,2009年被授予名誉博士。她的《汉字王国》(1984)和《古琴》(2006)双双获得奥古斯特奖,《另一个世界》(2015)获得谢尔格伦奖,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关注。



·【徽骆驼】佛光普照
·【徽骆驼】著名音乐家时白林先生千古
·【徽骆驼】《瑶台月》琴歌唱片·谱集
·【徽骆驼】建党百年影像大赛 《上古天真》获奖
·【徽骆驼】《闽派古琴琴谱汇编》前言 / 陈长林
·【徽骆驼】《上古天真》入围“e眼黄山·揽胜天下”影像大赛
·【徽骆驼】伟大的吐纳
·【徽骆驼】《安徽音乐》5周年了
·【徽骆驼】打谱小记
·【徽骆驼】阁楼中的琴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