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明媚博士  文章加入时间:2020-01-04 15:32:36 浏览数:491
【徽骆驼】古琴音乐的审美情趣

 

  若从文化角度去分类,中国音乐可分为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等四大类。这四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当然各有其特质、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

  在这四大分类中,古琴音乐属于文人音乐的范畴。古琴历来主要作为文人雅士修心自娱的乐器,也曾于宫廷中作为伴奏乐器。因为是知识分子的乐器和音乐,所以围绕着古琴这件乐器本身和琴曲曲目都有着丰富的、反映着古代文人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种种哲理。这些虽然只是音乐以外的非音乐因素,但却对古琴的风格、乐曲和演奏习惯等起着重要的影响。

  古琴音乐大部分为标题音乐,乐曲往往描写种种不同的内容,有写隐士生活的,如《渔樵问答》《醉渔唱晚》《渔歌》 《樵歌》等;有写自然景物的,如《流水》《欸乃》《高山》《捣衣》等;有写男女之情的,如《凤求凰》《湘江怨》《古怨》等;有写朋友之情的,如《阳关三叠》《忆故人》;有写爱国之情的,如《离骚》《泽畔吟》《墨子悲丝》等。不同内容的琴曲当然运用了不同的艺术表达手法,这就是形与神,表与里的统一,而这统一也就形成了古琴音乐的风格。

  因描写内容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古代遗留下来的六百多首琴曲中亦呈现了各种不同的风格,有的慷慨激昂,如《广陵散》;有的热烈生动,如《梅花三弄》《醉渔唱晚》;有的深静委婉,如《忆故人》;有的深切伤感,如《阳关三叠》;有的清微淡远,如《平沙落雁》等。虽然有种种不同的风格,但古琴音乐由于其乐器本身的构造和历来知识分子特有哲思的影响,它仍然是有其一贯的审美习惯和趣味,上述风格只是在一贯的审美理想下的种种变化。

  正如其他中国的艺术风格分为文、武两大类型,古琴曲也主要分为阳刚与阴柔两类曲子。虽然这是两种风格迥异和对比的乐曲,但基本上仍运用了古琴的音乐语言,这包括了传统指法的特色、旋律进行、曲体结构等,所以传统琴曲虽有不同风格,但仍有其共通韵味和特质。

  古琴音乐的一大特色是“声韵兼备”。声与韵在琴史上又经历了不同的发展。简单地说,声主要指构成乐曲旋律的骨干音,而韵则指种种润饰性的音,声属于实的层面而韵则属于虚的层面。早期的琴曲因左手技巧未获发展因而处于有声无韵的阶段,以现存最早的战国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十弦琴,其岳山高、琴面刻有装饰性花纹而不能弹左手的按滑音,由此可推测当时的琴是只弹右手空弦音。自从汉代发明了琴徽而左手可弹按滑音以后,琴曲遂发展至声韵兼备的阶段,从现存唐的《碣石调·幽兰》和宋的《古怨》二谱看来,琴曲虽有韵,但可能是处于声多韵少的阶段。明清两代刊有大量琴谱,这时的琴曲有种种不同风格,抒缓雅淡的曲子则声少韵多;热烈急促的曲子则声多韵少。但往往一首曲子里可以是有些段落声多韵少,而有些段落却是声少韵多。这也是形成琴曲动中寓静,或静中寓动多层次的变化。

  与其他乐器比较起来说,传统琴曲仍是倾向于“气疏韵长”的风格特色,因琴曲喜用吟、猱两种指法来表达不同的外界境物和人的内心感情,而吟、猱正是一种余韵,余韵来回往复震动与琴人的气息和呼吸是相关的,这也是为什么琴乐给人一种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的原因。“气疏韵长”或声少韵多乃突出了古琴音乐中虚的层面,这是琴乐特有的空间美感,旋律的若断若续和若有若无,增加了琴乐飘逸跌荡的风格特色,也开启了听者无限的精神和想象空间。

  现代琴曲则由声少韵多的特色转向了声多韵少。大部分现代琴曲追求音响、力度和速度的变化,这主要是受到西方音乐文化衡击冲击而来的转变,力求使古琴与西洋乐器丰富的技法和表现手法看齐。这些琴曲往往借用其他民族乐器的指法,如古筝和琵琶的摇指、弹挑等。自从专业的作曲家加入了古琴的创作行列后,古琴曲的风格又有所改变。他们发掘了这件乐器本身种种潜在的各方面可能性,因此在风格上来说更呈多姿多样。琴乐的审美情趣也是随着时代而改变的。


 




·【徽骆驼】佛光普照
·【徽骆驼】著名音乐家时白林先生千古
·【徽骆驼】《瑶台月》琴歌唱片·谱集
·【徽骆驼】建党百年影像大赛 《上古天真》获奖
·【徽骆驼】《闽派古琴琴谱汇编》前言 / 陈长林
·【徽骆驼】《上古天真》入围“e眼黄山·揽胜天下”影像大赛
·【徽骆驼】伟大的吐纳
·【徽骆驼】《安徽音乐》5周年了
·【徽骆驼】打谱小记
·【徽骆驼】阁楼中的琴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