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紫庐  文章加入时间:2020-05-24 10:45:13 浏览数:1380
【紫庐】天香桂子落纷纷-——佛曲三首谢师恩

 

 

《指间传承》-刘赤城先生与王紫庐师生对弹、印证心得


 【编者按】本文系梅庵琴家王紫庐在其恩师刘赤城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撰写的纪念文章。刘赤城先生(1930年12月30日-2019年5月14日),系当代古琴艺术大师、国家一级演奏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刘赤城先生之琴学源于诸城,谱习梅庵。在八十余年的操缦生涯中,立足传统、融古开今,形成了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和琴学体系,为古琴艺术遗产的研究、整理、传承和发扬,作出了意义深远的贡献。


我们中国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儒身、道骨与禅心。2002年我陪妻子去厦大,其间有空,顺便拜访一位佛门琴友。一曲弹罢,朋友便说:“王先生,说来你可能不信,你前世是个琴僧、大琴僧呀!”佛家讲轮回,我觉得挺有趣,这是我第一次听人这么说。遗憾的是我对前世毫无记忆。今生会弹琴,则是老师手把手教的。

白居易有一首《寄韬光禅师》:“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是呀,吾师行道,桂子天香,最应该感谢的是老师。

早年的时候,古琴冷清、没几个人学,但氛围很好,古风还在。很幸运,我们可以在这样一个理想的时代开始学琴,并成为刘赤城先生的第一批学生。老师幽静自洁,颇似桃花源中人,不理俗物,唯喜弹琴。学生们心无杂念,相处融洽,时常相聚聊天,亲得很。还记得轶凡对我说:“师兄,你可不能研究佛经呀,看破红尘就出家了”。轶凡比我小而入门早,可他一直这么亲切地称呼我。

 

《琴书相伴》-刘赤城先生与王紫庐书斋合影(2014年杭州)

调素琴,阅金经,不读书不行。琴书相伴,薪火方可相传。《梅庵琴谱》1931年初版,收录了14首琴曲,每一首都堪称经典之作。在琴界,《长门怨》《平沙落雁》尽人皆知,《秋风词》《关山月》无人不弹。然而《梅庵琴谱》中还有一首佛曲《释谈章》,知道的人却不多,喜欢弹奏的人则更少。这首琴曲状群僧诵经礼拜、道场循环步伐之声,从头至尾大量使用“撮”的手法,以营造佛门吟唱之声不绝于耳的艺术效果。主题乐段不厌其烦循环往复,仿佛钟鼓齐鸣、诸乐并作,热闹非凡,颇有些“噪”。这首作品看似简单,但其音乐形象、情感与意境均不易把握,并非普通练习曲。静中取静尚不易,闹中取静则更难。心中混沌不开,指下难免呕哑嘲哳。年轻时,我也读不懂,但是经年之后,方才觉得《梅庵琴谱》收录有其道理。这确是一首难得的经典佛曲,可登大雅之堂。宋代蒋捷《虞美人·听雨》写得好:“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人生如听雨,艺术何尝不是。

弦上春秋,过得飞快。去年春上,老师仙逝,享年89岁。夏秋之际,师兄弟们商议年底举办“万里赤城霞——纪念刘赤城先生诞辰九十周年音乐会”。往年,岁末年初,我常出差,时间很长。不过,为老师举办纪念活动,这是第一次,我觉得无论如何都应该参加。老师走时,我与妻子合作佛曲琴歌《楞严一笑》;立秋时,在西庐禅寺盘膝而坐,为老师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次冬季音乐会,我觉得还是演奏佛曲吧,梅庵《释谈章》最合适。

 

王紫庐演奏《释谈章》(2019年12月29日

2019年12月29日晚,纪念活动在合肥大剧院如期举办。音乐会上,我将演奏思路、手法与曲谱都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比如部分泛音的位置。这是一种新的解读与演绎,我觉得更有利于乐思的叙述和情感的表达。

音乐会上,学生问我,为什么不用大家熟知的字“王紫庐”而用本名?很简单,老师对我的本名更熟悉。我希望在那个冬日的夜晚,我的琴声,老师也可以听见。



王丹
2020年5月14日书于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


《楞严一笑》视频地址: v.qq.com/x/page/d0871bg1kc5.html

《心经》视频地址:► v.qq.com/x/page/x09153x99r4.html

《释谈章》视频地址: v.qq.com/x/page/m0943ir7ehb.html


 

 

 




·【紫庐】《上古天真》-黄帝词-若遗曲-周雯雯演唱
·【紫庐】《心经》-王丹演奏(2022年)
·【紫庐】歌曲《新读书郎》王丹 / 茆荣怀
·【紫庐】《歌有余音唱不尽》/ 王丹
·【紫庐】《新读书郎》( 歌词 )/ 王丹
·【紫庐】黄帝·黄山·古琴——从琴歌《上古天真》说开去
·【紫庐】《我无法呼吸》中英双语对照
·【紫庐】《我无法呼吸》/ 王丹
·【紫庐】《释谈章》-王丹演奏-纪念刘赤城先生诞辰90周年音乐会
·【紫庐】《龙朔操》-清音·徽风古琴演奏会 高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