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梅庵  文章加入时间:2022-12-03 11:59:04 浏览数:450
【梅庵】万里赤城霞——刘赤城先生回忆录

 


【编者按】本套书由刘赤城、刘铭芳编著,中国书店出版。


序言(一)

刘赤城先生一九三〇年出生于江苏南通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刘嵩樵先生精于琴棋书画,是南通文化界的名士。刘赤城先生五岁跟随父亲学习古琴,八岁便已登台演奏《平沙落雁》等曲目,展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待年龄稍长,刘先生拜入诸城王燕卿的弟子——徐立孙先生门下,系统学习梅庵琴曲,尽得其传,青年时期已驰誉琴坛。

 

赤城先生于一九五八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成为中国首届取得古琴专业本科学历的琴家。他在校期间交游甚广,和诸多前辈琴家亦师亦友,开阔了艺术眼界。本门曲目外的传世名曲也成为刘赤城先生研学的内容,《流水》《醉渔唱晚》《梅花三弄》等曲目也都是他擅弹的曲目。

 

毕业后至安徽工作,他设帐课徒,传播琴艺,在断代的古琴重镇重新播下古琴的种子,先后培养了两百多名古琴学生,填补了安徽近代古琴传承的空白。

 

一九七五年,刘赤城先生应邀赴首都参加『文革』后期的全国独唱、独奏单项音乐调演活动,其间他演奏《梅花三弄》一曲,受到吕骥、李德伦等专家的高度评价,使古琴从此破除了『四旧』一说,他本人也成为『文革』以来内地首次公演古琴的琴家。从此以后,在中国民乐演奏的舞台上,我们便经常看到刘赤城先生的身影。他身体力行,努力传播古琴文化,教授古琴技艺,在古琴发展的低迷期重振古琴复兴的希望。

 

二〇〇三年,文化部(今文化和旅游部)收集、组织材料,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请,古琴因此获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赤城先生积极参与,为此提供材料,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后,他本人也获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我想,这一荣誉称号于刘赤城先生而言,是实至名归。

 

二〇〇六年,应山东诸城市政府的邀请,赤城先生在师祖王燕卿的故土举办了『百年诸城琴派还家——古琴大师刘赤城先生音乐会』和「诸城琴学讲座』。当地市政府为此特聘刘赤城先生为顾问,成立了『中国诸城古琴研究中心』,并先后派来青年拜师学琴,使诸城原土已失传多年的诸城琴派回到其诞生之地。

 

为感恩师祖王燕卿先生,赤城先生以无限真诚的情怀,希望将诸城王家的琴艺返授给王家后人。从二〇〇八年至今,他倾十年之久教授王家后人,实现了这一充满情怀的理想,把诸城梅庵一脉的种子还播王家。

 

及至晚年,刘先生随其子刘铭芳先生迁居杭州西湖之畔,得以安享天伦之乐。但他勤奋仍旧,在杭州期间,八十多岁的刘赤城先生继续课徒授琴,无私地将自己毕生所学教授给年轻的学人。

 

二〇一九年五月,琴界同仁正积极筹办次月非遗日古琴活动,惊悉赤城先生因病在杭州与世长辞,须知前几天我们还在筹划他在上海举办音乐会事宜。不想不久前的会面竟成永诀,琴人无不同声一哭,我们内心有太多的依依不舍。

 

匆匆回顾他勤勉、刻苦、执着的一生,我内心回荡着对他深切的怀念,希望和大家一起缅怀他淳厚的品德、高尚的情怀。

 

我和刘先生相识数十年,每次和他相遇所谈论的话题无非古琴。他自幼学琴,古琴艺术陪伴他一生。他青年时在南通狼山文管处工作期间,在寺庙的僧寮中奇遇大还阁用琴,欣喜之余每天弹琴不辍,勤奋刻苦。他每日所思所想所念皆为琴学,所行所为无非弹琴。

 

刘赤城先生品德高尚,操缦技艺超群,以梅庵琴学起家,后博采众家之长。他的演奏风格既有山东地方特点,又融入了长江流域的人文情怀。在王燕卿、徐立孙的基础上,他努力对梅庵的演奏技法进行了提炼与改进,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在古琴打谱方面,他一生钻研,打谱的《遁世操》《羽化登仙》及《广陵散》,既有梅庵风骨,又有时代特色,更带有他个人的风格面貌,体现了中国琴学的博大精深。刘赤城在古琴教学方面成果丰硕,他在安徽工作几十年,教学不辍,为安徽琴学的复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教学面向全国乃至海外,学生弟子众多,其中不乏成就显著者。

 

我和赤城先生订交数十年,他行事有原则有底线,从不盲从。他与琴人交往温和朴实,待人诚恳,从不论人是非。他和刘师母恩爱一生,从上海到安徽再到杭州,他们相濡以沫数十年,堪称琴界榜样。他教子有方,其子刘铭芳先生是建筑方面的专家,又钻研琴道,克绍家学,正不可限量也。

 

赤城先生的一生是朴实而又伟大的一生,是勤勉的一生,他的人生如高山亦如流水。

 

顷闻刘赤城先生自传出版在即,谨以此小文,略表对赤城先生的怀恋之情,是为序。

 

丁承运 

(此序作者系武汉音乐学院教授、

******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项目传承人、

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主任)


序言(二) 

刘赤城先生于一九三〇年十二月生于江苏南通。他是当代古琴艺术大师,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古琴学会顾问,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顾问。文化部(今文化和旅游部)于二〇〇八年二月授予刘赤城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刘赤城先生之琴学源于诸城,谱习梅庵。在八十余年的操缦生涯中立足传统、融古开今,发展创造了回锋、滚轮、闪滑、荡吟等全新的演奏技法,形成了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和琴学体系。他终身用生命和琴心浇灌中国古琴这朵花,用良心铸造师魂。

刘赤城先生长期致力于古琴遗产的发掘、整理、打谱等工作,编纂《〈梅庵琴谱〉修订本》一书,并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将谱外技艺及自身浸润八十余载的艺术精髓和指法心得毫无保留地充实到原谱之中,传之后人。此外,他还录制有《古琴名曲精粹》《中国神韵》《中国古琴发烧极品》《国乐大师:刘赤城》和《中国大陆国宝级音乐家珍藏版——古琴大师刘赤城专辑》(台湾摇篮唱片公司)等唱片,对古琴的传播影响深远。

刘赤城先生的一生,是勤劳奉献的一生。少年时代的刘赤城和许许多多同龄人一样,饱经了旧社会苦难生活的煎熬和考验。他在成长历程中,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为了自己所钟爱的古琴艺术,他倾注心血,无怨无悔。

刘赤城先生为人忠厚、襟怀坦荡,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生活节俭、艰苦朴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先生一生养育一子,他对儿子从严管教,其子好学上进,事业有成,诚恳善待他人。

刘赤城先生虽离我们而去,但他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记取和学习。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先生人德和琴品的合一,继承他的琴艺传统,以慰刘赤城先生在天之灵。

唐中六

(此序作者系著名琴学家、

国家一级作曲家、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

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

四川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

成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梅庵】万里赤城霞——刘赤城先生逝世三周年线上纪念音乐会
·【梅庵】2020年古琴考级证书已到琴院
·【梅庵】《湘妃怨》王紫庐琴谱
·【梅庵】梅庵琴人王宾鲁(王燕卿)
·【梅庵】梅庵琴人徐卓(徐立孙)
·【梅庵】梅庵琴人刘赤城
·【梅庵】梅庵琴人刘铭芳
·【梅庵】梅庵琴人王丹(王紫庐)
·【梅庵】《古往今来唱琴歌》
·【梅庵】万里赤城霞——纪念古琴宗师刘赤城九十周年诞辰音乐会